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原新疆八一农学院1958年3月成立的汉语教研室和1964年成立的预科部。1988年8月预科部被撤销,教师分散到11个系,1993年7月又集中起来与外语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室合并成立语言教学研究部(1995年外语教研室从中分出),1995年4月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语言教学研究部,2003年3月更名为中国语言学院,2021年6月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
2002年9月之前,学院主要从事全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2002年9月开始开办“汉语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自2003年3月中国语言学院成立以来,下设预科部和中语系两个教学单位。预科部承担全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语系承担“汉语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2008年3月起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开始开展“实习支教”工作;2009年9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开始招收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特殊人才培养计划”学生;2011年9月汉语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开始招收自治区“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学生。
2018年9月,“汉语言”专业停止招收“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继续招收“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学生至今;2021年6月,随着自治区基础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的提升,自治区高校预科教育教学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发展现状
(一)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3月底,学院在职教职工53人(含1名推免辅导员)。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2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科研人员总数的34.2%。专任教师中取得博士学位者4人,取得硕士学位者35人。
(二)学生规模
自2002年9月开办“汉语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至今共计培养毕业生1557人。自2013年以来共培养本校和部分疆外高校协作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生近9000人。截至2021年12月底,学院在籍在册学生833人,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学生425人,汉语言专业学生408人。
(三)机构设置
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和文化艺术三个教研室。设有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3个行政教辅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设在bat365官网登录。目前有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8人。主要针对全校师生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四)学科建设情况
学院共有两个本科生专业,分别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和汉语言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重点开设“维吾尔语精读”“维吾尔语听说”“维吾尔语阅读”“现代维吾尔语”“汉维语法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其中“维吾尔语日常口语在线开放课程”和“南疆贫困地区教育帮扶社会实践”两门课程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汉语言专业重点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三、特色与优势
(一)教学与人才培养
1.预科教育教学
预科教育教学肇始于1958年,在新疆农业大学走过了63个春秋,在整个学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历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以来,学院继续开展全校及部分疆外高校协作计划预科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根据校党委的指示精神,确立了预科学生政治思想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双达标”的培养要求,进一步优化分级教学模式,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军事体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精读、听说、阅读及科普阅读等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进入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语言基础。2021年新疆农业大学停止招收预科学生,预科教育教学完成了历史使命。
2.专业教育教学
(1)人才培养方向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社会发展需要,学院确立了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以培养“维汉双语互译”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人才为基本定位,培养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或在周边国家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人才。
汉语言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具备扎实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文字功底及沟通能力,掌握公务员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事务处理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基层公务员”“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学院继承和发扬新疆农业大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实践育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和汉语言专业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课堂教学和1年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相结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方向)专业共开设79门课程,毕业要求总学时为2880学时,记160学分,其中专业实践课3门,720学时,24学分,占比15%。汉语言专业共设置86门课程,毕业要求总学时为2824学时,记155.5学分,其中专业实践课4门,570学时,19学分,占比12%。学院通过近20年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趋于完善,实践育人成效显著。许多学生正是通过一年实践提升了专业素养、综合素质,找到了职业和学业的方向,走向全国各地,书写着人生新的篇章。
(二)科学研究工作
1.科学研究定位
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立足新疆区情,以服务党的治疆方略为出发点,一方面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普及,使各民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推动维吾尔本体研究及维吾尔语语言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夯实“双语”人才培养基础。
2.科学研究方向介绍
学院广大教师立足学院学科设置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第二语言专业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维吾尔语本体、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普通话教学和推广等。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预科教学和本科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及科研成果
1.教学方面
学院现有学校一流专业1个、自治区一流课程2门、1门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校级十佳教学能手5人,校级教学标兵1人。
自1996年以来,学院进行了预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了教材建设,主编出版了《新编中级汉语教程》(上、中、下)、《汉语阅读》(上、下)、《新编汉语视听说》和《科普阅读》等教材,施行了预科汉语分级教学,教学效果显著。2006年7月,“新疆农业大学预科汉语分级教学改革与探索”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自2008年3月以来,学院加强了专业教学改革,强化了实践教学,开展了为期1年的实习支教工作,至今已有14年历史。实习支教不仅有力缓解了当地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资不足的状况,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7月“中语学院维吾尔语专业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2月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2.科研方面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到位科研经费107万余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四、学院大事件
2014年:开启疆外协作计划院校预科生教育教学工作;
2017年:学院由7号教学楼搬迁至8号教学楼;开始承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办的自治区“双语”培训示范班的教学任务;
2018年:疆外协作计划院校预科生教育教学工作和汉语言专业“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终止;
2021年: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工作和承担的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办的自治区“双语”培训示范班教育教学工作终止;中国语言学院更名为bat365官网登录。
五、获奖情况
1.2013年,卡依沙尔·艾合买提副教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2013年,杨文革副教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2014年,苗顺利老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4.2014年,安占峰副教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2014年,郭兰副教授的《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社会发展之关系》(专著)荣获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奖”;
6.2015年,杨文革教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7.2016年,王敏老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8.2016年,孙君老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边远地区人才支持计划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9.2016年,马雪梅副教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0.2016年,卡依沙尔·艾合买提副教授的《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专著)荣获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
11.2017年,卿育红老师荣获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12.2020年,陈文博教授的《现代汉语新型构式的语义认知研究》(专著)荣获自治区“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13.2021年,王敏老师荣获“2018年度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4.2021年,学院荣获2018年度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5.2021年,艾力亚尔·艾买提老师荣获“自治区区属高校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联系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农大东路311号
网站:http:/
邮编:830052 电话:0991- 8762342 0991-8765144